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國中畢業生選擇就近入學高中,大學學測成績優異亮麗

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4144
國中畢業生選擇就近入學高中,大學學測成績優異亮麗

美工圖案發布日期:100-04-28
美工圖案發布單位:中等教育司
美工圖案單位聯絡人:莊秀貞
美工圖案電 話:(02)7736-5649
美工圖案E-mail:ed1376@mail.moe.gov.tw

教育部自96年至99年持續進行4年的「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計畫」,已建立長期性、追蹤性、累積性、精緻性及一致性的數據分析成果:1.在相同基測成績條件下,選擇就近入學高中的學生,三年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優於就讀非鄰近高中的學生。2. 學生和家長已逐漸建立就近入學的觀念,就近入學比例明顯逐年增加。3.「家人支持」與「學習表現」滿意度與學業成就呈現正相關。
為提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的就學區規劃方案、高中優質化及均質化輔助方案、學生生涯規劃與輔導方案等之參考,教育部自96年開始持續4年委請國立宜蘭高級中學吳校長清鏞主持「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計畫」,針對92至96年間參加國中基測,PR值60以上之國中畢業生,就讀普通高中三年後分別參加95至99年大學學測者,進行學測成績的比較分析,包含全國普通高級中學招收就近入學國中畢業生與跨區就學學生成績表現的比較分析、相同基礎之國中畢業生選擇就近入學與就讀非鄰近高中後的成績表現差異、高中學生不同就學行為之學業成就;獲得重要發現逐項說明如下:
在相同基測成績條件下,選擇就近入學高中的學生,三年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優於就讀非鄰近高中的學生。
從附件一(圖1-1~圖1-12) 不同就學選擇行為的學測成績表現,就全國所呈現的整體結果來看,國中畢業生就讀高級中學三年後,其參加大學學測的成績,除92年基測(學測為95年)成績PR值介於92~80區間(圖1-9、圖1-10)及96年(學測為99年)PR89-80者(圖1-10),呈現跨他縣(市)就學者優於留原國中所在縣(市)入學者外,其餘各級組學生在92~96年,均呈現留原國中所在縣(市)入學者優於跨他縣(市)就學者。但屬都會邊緣地區則出現較多差異的情形,此種情形可解釋目前在跨區或跨縣(市)就讀的情形主要發生於都會與其周邊地區的現象。
此外,本研究也同時發現:就讀都會區前二志願高中來自本縣市國中者優於從其他縣市前來就讀者;在社區型高中就讀者優於跨縣(市)前往都會區前二志願學校就讀者。(參見表1)
表1. 不同就學行為群組間比較分析彙總表

基測級組
基測PR
國中畢業生選擇留本縣社區型高中入學與跨縣市就讀前二志願高中之比較
前二志願高中學生來自本縣市國中與來自其他縣市之國中畢業生之比較
年度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
99(1)
-
-
-
-
-
-
-
-
-
-
2
99(2)
-
-
-
-
-
-
-
-
-
-
3
99(3)
-
-
-
-
-
-
-
-
-
-
4
99(4)
-
-
-
-
-
-
-
-
-
-
5
98
-
-
-
-
-
-
-
-
-
-
6
97
-
-
-
-
-
-
-
-
-
-
7
96
-
-
-
-
-
-
-
-
-
-
8
95-93
-
-
-
-
-
-
-
-
-
-
9
92-90
B>A
-
-
-
B>A
-
-
-
-
-
10
89-80
B>A
B>A
-
-
B>A
-
-
-
-
-
11
79-70
-
-
-
-
-
-
-
-
-
-
12
69-60
-
-
-
-
-
-
-
B>A
-
-
說明
A:代表「留本縣市入學社區型高中者」

A:代表「來自本縣市國中之畢業生」
B:代表「跨外縣市就讀前二志願高中者」
「-」代表呈現A>B。
B:代表「來自外縣市國中之畢業生」
「-」代表呈現A>B。
本計畫探討基測到學測高成就生的分布變化情形,基於部分跨區就讀明星高中的學生,認為明星高中的學生成績表現優於社區高中,決定選擇跨區的現象;以各高中擁有96年國中基測達PR99的學生(3,500名)與99年大學學測全國前3,500名的成績優秀學生數,繪製統計地圖及人數變化的立體圖(參見附件二)。結果發現:
在「優秀入學新生(基測達PR99)」方面:絕大多數集中在第一志願明星高中,臺北的第一志願高中超過1,300人,臺中與高雄第一志願高中都有300人以上,桃園、臺南第一志願高中也在200人以上。除新竹、彰化、嘉義外,其他學校的優秀學生數多在10人以下(圖2-1)。
在「學習成果優秀學生(學測全國前3,500名)」方面:臺北市第一志願高中的學生,仍維持為優秀學生的只剩800人;而許多學校從本來沒有「優秀入學新生」,增加到有十幾名「學習成果優秀學生」。在臺北市、臺中市、高雄市的許多非第一志願高中,也發展出優秀學生。宜蘭縣、雲林縣、臺南北部,從本來的基測時小點變成學測時的小圈,優秀學生數成長了近20人。但也有部分縣市的高中優秀學生的成長不明顯 (圖2-2) 。
從各高中優秀學生(含「優秀入學新生」及「學習成果優秀學生」)人數變化的立體圖,更能顯示出許多都會型非第一志願高中與社區高中,在較少優秀的入學生限制下,仍然培育出許多優秀學生 (圖2-3) ,此與本部近年推動高中職社區化、優質化與均質化等政策之目標吻合。
學生和家長已逐漸建立就近入學的觀念,就近入學比例明顯逐年增加。
(一) 從學生就學流動的整體趨勢來看,在94年有明顯的上升,其後三年則是呈現相對穩定的現象;在選擇跨縣(市)之高中就學的比例則相對呈現降低的現象;尤其是PR99擁有高度選擇權之高分群學生,其就近入學比例明顯逐年增加,顯示就近入學的觀念已逐漸在學生和家長中建立。(圖3)
 
  
圗3.92-96年留原國中所在縣市入學高中比率變化
(二) 高分群學生跨區選校路線仍多往臺北市前二志願學校集中,但逐年趨緩且跨區距離縮短。都會區傳統前二志願學校學生中仍有超過1/3是來自外縣(市),顯示其對成績優秀(PR90以上)學生仍具高度吸引力。但自94年起,來自學校所在地國中生的比例逐漸增加並維持穩定的現象。(圖4)
 

圗4.前二志願高中92~96年來自本縣市國中入學比率變化
(三) 從GIS分析92~96年間學生選校模式來看,就整體而言,各地基測區PR99遠距離跨區現象逐年減少,就讀當地明星高中的路線逐漸增加。和93~95年相比,96年PR99學生的選校路線,長距離跨區選讀臺北市的路線減少;雲林縣之臺北跨區就讀生明顯減少;原來在95年選讀臺北較多的高雄縣、屏東縣轉而就讀附近臺南市與高雄市的明星高中。中部地區臺中的明星高中增加就讀吸引力,許多苗栗縣與雲林縣的學生未選擇臺北明星高中,選擇就近流向中區的明星高中。但花蓮、臺東地區在96年的跨區選讀則增加許多。(參見附件三,圖5-1~圖5-5)
不同基礎學生選校歷程確實存在差異、「家人支持」與「學習表現」滿意度與學業成就呈現正相關
不同基礎學生選校歷程確實存在差異。擁有較高選擇權的高基礎者,較注意高中的名氣與過去升學率,但卻未見有較高的成就表現;低基礎者雖較不具選擇權,但更在意學校交通的便利性。
在選校因素中「國中基測成績」、「學校是公立或私立」、「高中學校的學費」、「是我自己所喜歡而選的」、「參考住家附近學校的資訊」等五項因素,無論基礎高低學生,都同意列為選校考量因素。「高中師生來學校的招生宣傳」、「學校發放獎學金」與「與國中同學或好友選擇同校」等三項因素則是共同列為不同意之因素(表2)。
表2. 不同基礎學生就學選校因素分析彙整表

組別
同意
不同意
中立
高基礎低成就組
(HL)
國中基測成績
學校是公立或私立
高中學校的學費
我自己所喜歡而選的
參考住家附近學校的資訊
學校歷年升學率
學校在地區上的名氣
參考國中所提供的升學訊息
由於高中師生來學校的招生宣傳
學校發放獎學金
因為與國中同學或好友選擇同校

住家到學校的距離
學校所在區域附近的環境
學校交通的便利性
長輩的決定
老師的建議
因為同學或好友的意見
低基礎高成就組(LH)
學校交通的便利性
長輩的決定
老師的建議
因為同學或好友的意見
學校歷年升學率
學校在地區上的名氣
參考國中所提供的升學訊息
說明:
1.高基礎低成就組(HL):係指於國中基測表現PR值在95以上之國中畢業生,經三年高中學習後參加大學學測,總級分表現在均標以下之學生。
2.低基礎高成就組(LH):係指於國中基測驗表現PR值在80~60之間,經三年高中學習後參加大學學測,總級分表現在前標以上之學生。
「家人支持」與「學習表現」滿意度與學業成就呈現正相關:
從不同基礎與成就的分析發現,低基礎高成就學生,相較於高基礎低成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獲得「家人支持」與「學習表現」有更高的滿意度,此顯示家人支持對學生的學習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就近就學有助家庭支持系統的建立,可直接反映於學生的學習成就。而學習成就的逐步提昇又具有鼓舞作用,產生良性循環,從而提升其學業成就。

本研究的分析探討可以發現,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重要因素,包含:學生的自我概念、個人特質、心理健康、家庭期許、鼓勵性的學習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校對學生學術需求的滿足等。由於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仍未臻成熟,生活自理能力仍不足,而就近入學(完全中學直升或留在鄰近高中)的學生,不需每天長途跋涉、不需面對生活與學習型態落差的衝擊,且與家庭系統成員間有較多的互動、可獲得較多的情緒支持、較多的協助、較直接獲得家庭成員的正向期待等相對較穩定的學習環境,故而有利於學習效果的增進。

綜合本專案4年所獲致的成果,顯示就近就學有助家庭支持系統的建立,可直接反映於學生的學習成就。而學習成就的逐步提昇又具有鼓舞作用,產生良性循環,從而提升其學業成就。就近就學的優點,在家長方面,減輕生活與經濟負擔;在學生方面,因縮短就學通勤時間,學生減少精神與體力的耗損、增加睡眠與休息時間、與家庭系統成員間有較多的互動及情緒的支持、促進了家庭親子關係等。呼籲全國的家長與學生,調整升學選校的傳統價值與從眾迷思,審慎評估孩子的心理成長需求、通學車程與交通方便性;依學生自我特質與學習風格,妥適選擇適當之學校並選擇就近入學就讀;提供接納的家庭支持系統,協助子女升學選校與學習發展之歷程。

從本專案針對近五年國中基測與大學入學考試成績的比較分析,發現城鄉間的差異、同地區不同年度間的消長、都會邊緣地區的相對弱勢、及部分傳統相對資源弱勢地區學校的優異表現等,均呈現學生素質不必然完全受限於客觀環境變項;其關鍵因素應與學校教師之教學專業有密切關係。建議各教育主管機關與高中學校應整合行政機關與學校力量,除應持續投入資源,協助社區高中改善教學設備、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專業發展、導引學校改善校園文化外,並在高中職優質化推動具體作為中,建立高中學校精進教學與系統性補救教學模式、學習診斷與補救教學策略。同時針對大都會邊緣地區與優秀學生流失比例較高之地區學校,提供經營策略輔導與資源投入,以提升當地國中畢業生之向心力。

教育部將繼續調整擴大高中職優質化輔助方案及高中職均質化方案,協助社區型高中職提升教師專業發展與改善教學環境設備,導引改善校園文化,增加優質高中職數量;繼續推動大學招生繁星計畫,提高社區及偏鄉高中升學機會,支持推動高中職社區化;促使社區內高中職達到均優的目標,以引導學生就讀鄰近高中的意願,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做好奠基。

政府不行 責任推給福利政策?


法國現場:優雅的不幸福 
最好的社會福利 吃垮未來競爭力
遠見雜誌2012年6月號 第312期
作者:黃漢華
 137 0

0
     法國,幾乎等同於優雅、文化的代名詞,更是許多人心中的夢想之地。但是,法國人卻不覺得自己幸福,原因,則和太好的社會福利脫不了關係。
     「我愛陽光,我愛爵士樂,我愛我的她,我愛機場,我愛咖啡館和五月的巴黎,」這首法文歌曲《我愛陽光》講述巴黎的5月充滿陽光,爵士樂和咖啡館,不禁讓人愛上巴黎的一切。
     但是,今年巴黎的5月沒有歌詞描寫得那麼美,天氣一反常態,不僅陰冷,還下著大雨。不過,壞天氣依舊擋不住觀光客的興致,羅浮宮、凱旋門、奧塞美術館、巴黎鐵塔……,依舊遊人如織。
     身為世界第一觀光大國,法國每年吸引7500萬國際觀光人次,超過該國6500萬人口,每年為法國創造6%的GDP。
     對世界各地的觀光客而言,法國幾乎是美食、精品的代名詞,這裡有最好的米其林餐廳、名牌包、香水、高級服裝,來到這裡,彷彿離夢想中的優雅生活更近了。

高赤字、低成長、太好的社會福利 讓法國人覺得不幸福
     既然這樣,法國應該是最快樂的國家,最幸福的民族。然而,答案卻不是這樣。根據蓋洛普今年對51國人民的調查,發現法國人最悲觀,一位調查者還說,調查已進行34年,從未看過如此低的分數!
     為什麼今天法國人這麼不快樂、不幸福?持續衰退的經濟、高額社會福利制,可能是答案。
     法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和德國並列歐盟前兩大經濟火車頭,可是,2010年歐債危機以來,經濟已大受影響,近年GDP成長在1%左右徘徊,競爭力已經不如德國,去年貿易赤字還高達704億歐元,創下史上新高。
     法國景氣每況愈下,在世界貿易總額的占比,從1990年的5.7%,下降至2011年的3.3%,德國則從14.7%增加到16.2%。法國在歐元區的外貿占比也從16.8%下降到12.6%。服務業出口也減少中,在歐元區占比從26%下降至14%,排在德國之後。
     今年1月13日,標準普爾信評機構將法國 AAA主權信用評等,降到AA+,到了2月,穆迪認為法國政府債務居高不下,失業率持續攀升,也將法國3A主權信用評等展望調至負面。
     法國的經濟競爭力正在流失。今年第一季企業倒閉家數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要多,尤其是中小企業倒閉數,比當時增加27%,去年共有近6萬家中小企業倒閉。
 法國2011年的失業率為9.68%,創12年新高,有285萬人失業,高於德國的6.38%。根據最新統計,今年2月,法國失業率增加到10%,又多了將近4萬人,接近 290萬人。
     「生產成本過高是導致企業倒閉潮、失業率增加的原因,」一位熟悉法國內政的人士表示。
     細究起來,法國勞工成本堪稱世界最貴,原因是,企業為員工支付高昂社會福利,造成極大負擔。當景氣好時,這樣的負擔或許尚能忍受,但當景氣變差時,就可能無法承受。
     2000年以來,相較德國的單位勞動成本,法國多了兩成,這是因為雇主支付的福利費用比德國要多一倍,使法國的計件生產工資成本因此提高三成。
     根據法國法令規定,雇主要幫員工多付52%的薪水,做為社福支出,從家庭照顧、保健、職業傷害到失業津貼、退休金等,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員工則自付29%。
     舉例來說,月薪1000歐元的員工,雇主實際要付1520歐元,員工實領710歐元。
     根據歐盟統計局資料,法國企業為員工支付的社會福利,在歐元區17國裡最高,占勞工成本的32.9%,在歐盟27會員國裡,僅次於瑞典的33.2%,這筆錢涵蓋在職訓練、薪資、徵才成本等項目。
     前法國財政部長巴華(François Baroin)曾表示,昂貴的勞工成本是經濟危機的主要問題。

為降低失業率 法定工時每週只有35小時
     不只勞工成本高,法國的政府支出就占GDP的 56%,遠高於OECD國家平均的43%。逼得政府只好借錢,用赤字換取福利,使赤字占GDP的5.2%,超過馬斯垂克條約規定的3%。
     除了雇主與政府負擔沈重,工時也是另一種壓力,「每週35個工作小時制度也是受到批評的高福利,」這位深知法國國情的人士又說。
     2000年,為了降低失業率,法國將每週法定工時從39小時降為35小時,以便企業能聘用更多人力;於是,勞工有更多休假時間,卻也為了每天多做幾分鐘,和雇主起爭議。但是企業無法依照生產需求,彈性運用人力,讓企業失去競爭力。
     為什麼法國這麼重視社會福利?
     留學法國的玄奘大學社會福利系助理教授趙美盈表示,這和法國立國精神「自由、平等、博愛」有關。19世紀德國宰相俾斯麥看到工業革命造成的職業傷害,開始實施福利制度,後來法國跟著實行,成為高福利國家。
     以醫療保險為例,法國就貫徹了平等概念,不僅員工本人受益,配偶、子女及家中老人也都能享受健康保險,這種連帶關係使醫療覆蓋全體人民。

一個新生兒 花掉政府4000萬台幣的預算
     到底法國福利有多好?從還沒出娘胎就開始。
     每一個孕婦在產前一個月可領到800歐元生育補助,職業婦女有16週產假,小孩出生後,第一胎每月可領500歐元,如果有三個小孩,政府還提供交通、購物優惠。
     任職於手機公司的伊莎貝兒(Isabelle)有兩個小孩,她第一胎補助領六個月,第二胎則可領到三歲。由於完善的托兒制度,讓她能安心兼顧工作和家庭。
     「法國光是兒童補助,就占GDP的3.8%,」法國全國人口研究所(INED)研究部主管畢松(Gilles Pison)表示,這比OECD平均的2.4%要高,政府每年約莫要花800億歐元。
     他說,法國每年約有80到83萬名新生兒,算一算,平均每個嬰兒就要花掉100萬歐元的政府預算,為了迎接一個新生兒,得預備近4000萬台幣!
     不只兒童,法國的失業者也能得到良好照顧。50歲以下,失業者可領2年的失業津貼,50歲以上則可領3年,金額係依照原來薪資的40%到75%,每個月最高不能領超過1萬2124歐元。

工作一年領二年失業金,好福利使人怠惰
     觀察法國政府去年社福項目比率,包括失業金、退休金的津貼項目占比最高,達45%,事實上,津貼的赤字已經達到100億歐元,也是造成法國政府赤字的主要因素。
     「福利太好,讓人怠惰!」Novapost機電公司採購工程師德費(Francis Defaye)認為,有調查顯示,幾乎每個法國家庭都有一個人領過失業津貼,有人只工作一年,就領兩年失業金,週而復始,變成惡性循環。
     熟悉法國國情的人士也分析,法國人認為國家有責任照顧人民,視領取失業津貼理所當然,他們認為政府應解決就業、住宅等問題,必須協助找工作、安排居住,導致人民個性不夠積極,這是拉丁民族和視失業為沒面子的日耳曼民族的差異點。
     不過,並不是每個法國人都覺得福利政策應該無限延伸。
     70多歲的奶奶歐蒂海(Audrey)接受《遠見》訪問時就表示,從出生到死亡,政府提供各項補助,早晚會拖垮國家,可能走上破產,「法國人福利太好,不懂感恩!」

罷工是家常便飯,示威像熱鬧嘉年華會
     由奢入儉難。習慣好福利的法國人,很難回過頭去過著沒有福利的日子。近兩年來,只要調整福利政策的消息一出,各種產業工會就抗議,許多改革不了了之。
     說起來,法國和希臘似乎是歐洲最常示威抗議的國家。希臘為了裁減公務員抗議,法國則是為延後退休年齡而抗爭。
     因應老年化時代,政府去年底將退休年齡從 60歲延到62歲,就發生了四、五次罷工,有數百萬人上街抗議。「巴黎一年大約有1000次示威遊行,」駐法國代表呂慶龍表示,有的示威活動還像嘉年華會,參與者有說有笑。
     玄奘大學社會福利系助理教授趙美盈回憶在巴黎留學期間,清潔工、地鐵司機抗議罷工,造成生活不便,垃圾沒人收,地鐵沒人開,她詢問法國同學,對方以稀鬆平常的表情回答,「大家都會輪流罷工,這沒什麼!」
     「社福制度到了該檢討的時候,」工程師德費表示,那些福利是在二戰之後,因應當時背景制定,時代改變,應該視財政狀況而改變。
     只是才上台的歐蘭德總統,偏向更好的福利政策,他打算將退休年齡再改回過去的60歲。未來五年,法國會有什麼發展,值得細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