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年輕人的驚世警語:美國的高中比較好玩,台灣的大學比較好玩

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一部短片:台灣人不敢說的秘密(400萬人要逃,台灣人不敢面對的事實)

片頭一開始講的都是教育的問題,這些大約反應一般的家長,怎麼看待台灣的教育問題。其中有學生講到一句話:美國的高中比較好玩、台灣的大學比較好玩。這句話某總程度反應的是,台灣教育改革面臨最大的問題癥結。我們在新竹尤其可以看到更嚴重的教育失衡、城鄉差距所造成的問題。

會長說的極是,大家應先釐清大學教育和中小學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弄清楚我們要怎麼走,大家需要先凝聚出有共識的部份,之後才有可能提出可行的解決方式。

博士生滿街跑,學非所用,到底是教育方向失焦,還是企業這幾十年來的不長進。平均而言,學生知識的廣度遠比我們這一代寬廣,但是深度明顯不及。這樣的教育有人認為是正確的方向,有人持保留的態度。這些涉及大學教育方向的議題,需要先釐清,才能在談其他。

根據我在基層和家長、中小學老師的協調經驗,這一部分幾乎很難有共識,每個人說起教改都有一本不一樣的經。但是,我很冀望大家能凝聚出一個,至少是我們覺得有意義的共識出來,再來想辦法"說服"其他的普羅大眾。

這裡提供大家一個或許可以凝聚方向的建議。

前一陣子去參加一個高中課綱的座談,席間大家對現行國、高中教育的重大問題有三點共識:

1. 中學生不但每天超時上課,必修科目也超過負荷,造成學生長時間腦部過勞。
2. 大學要求的升學考試科目過多。
3. 考試方式 (學測或指考) 都極不人道。 (高大老想做的就是這一塊。)

中學生必修課太多,造成學生無法消化吸收,最後大多數較好的學生就是硬背起來,剩下的就等著被淘汰。

最後大家談到要從哪裡改起,誰該負責或者誰可以推動改革。

最後主持人附和大家的共識,認為教育選才模式牽動整個教育改革的步調。然而教育部和大考中心對教改其實都做不了主,因為台灣的任何教育變革要起作用,一定要台大點頭才有可能。

我曾跟大老提起,也許一個有教改理念的校長,會是台灣教改成功的契機。其實很多教育問題,包括五年五百億該用在哪裡,才有可能讓大學產生良性質變,不會像現在像企業經營一樣,一窩地蜂追逐虛無的名、利。身為龍頭的台大責無旁貸,這或許是一個大家可以思考的方向。

交大物理所 高文芳

物理新課綱和教育的困境

物理學會為新課綱做了一個努力,就是把高一物理變成通識物理。目的是要讓所有高中生了解,這麼多人的納稅錢,物理學家到底成就、了解了哪些事物,而這些成果如何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丁肇中先生曾在我邀請的暑期學校對大學生說,物理學家有義務告訴所有的納稅人,錢被用到哪裡去。

所有民眾也許也應該知道,這些錢有沒有被用在刀口上,會對我們的生活、甚至生存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就是高一基礎物理的用意。事實上,這門課已經有點像在上社會課的味道了。

我在交大上這樣的通識課,我常戲稱這是帝王學。無獨有偶,UC Berkeley的Muller教授也在上類似的課:Physics and Technology for future presidents。這是針對文組學生開的課,要讓未來可能成為各界領袖的人,對基礎物理有個可以帶得走的基本認識。 presidents 主要當然是指那些要做決策的總統們,其實也包含每一個個人。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為自己的未來做很多抉擇,基礎物理知識,其實只是一些邏輯推論的結果,絕對對每個人的抉擇能力有所幫助。

我在做課綱講習時,都會提醒高中物理老師,台下的學生,有可能是未來的決策者,懇請他們不要把有趣的物理弄得生硬無趣、難以下嚥。讓文組取向的學生心生畏懼,等到將來他們成為領袖時,我們要向他們要求經費時,他們對基礎科學缺乏正確認識時,我們就容易踢到鐵板。決策者無法自己判斷科學的重要性,就只好聽由科學顧問的指引。歷史告訴我們,有些大科學家特別容易有偏見,學術的傲慢,常會造成災難。決策的人,這個時候特別需要一點科學的嘗試做決策的依據,才不會被少數專家牽著鼻子走。

基礎物理在discovery上生動活潑,在課堂上也可以如此。只要沒有考試的壓力,一切就可以正常化。

學測在考自然科時,大勢所趨會朝向智力與推理能力檢測發展。(很多學生認為只要用國中學過的就可以應付,有點對也有點不對。)高一是基礎,高二真的不喜歡還可以跳過一部分課程,不必全選。本來課綱是希望所有高中都能四科都開課,讓高二的學生自己去選有興趣的幾科讀,讓老師各憑本事去爭取學生。可惜很少有高中可以任學生跑班上課,而這些都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目前我對高中教育的一個立即可行的建議:教數學、物理課時,把所有學生當成文組學生教。教社會學科時,把所有學生當成理組學生教。就是把內容淺化,只教課綱最基本的要求。老師只能教班上一般狀況的學生,進度超前的學生,多半自己教自己,我們是沒有能力照顧他們,頂多只能讓他們從我們身上看到教學的熱誠,讓他們心有所往。學習落後的學生,則要利用課後進行補救。

不過,如果必修課不能減少,選考科目不能減少,學生還是要活在睡眠不足的困境裡。這些問題,遠比其他議題都來得要緊。

我給大家看的投影片科普教育,是我9小時通識講稿的一小部分。

其中有一段:給我五分鐘,我給你一個溫暖的家。給我10分,我給你一個浩瀚的宇宙。是適合給國小以上學生講的故事,讓學生五分鐘內就認識我們的太陽系結構。同理,所有物理只要用心,應該都可以變成很容易學習的遊戲。

課綱原本的用意,就是給老師一個指標,讓老師針對自己學生的學習狀況,自己開發教材。多給一點時間,自然會像現在的小學一樣,跑出很多令人驚艷的教學模式。

有努力就會有收穫,大家加油。

交大物理所 高文芳